廉语清风丨暗处不自欺

作者:党委组织部审核发布: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发布者:党委宣传网工部发布时间:2025-06-25浏览次数:10

廉语清风丨暗处不自欺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古人提倡暗室不欺,慎独为要。《重订增广贤文》里讲: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意思是说:不因为人人看得见而表现自己的节操,不因为别人看不见而堕毁自己的德行。这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品行高尚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遵纪守法。

冥冥指黑夜、晚上,引申为私底下、独处时。一个人没有外在的约束和他人的监督,仍能保持清醒自律,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更见其人品德行。清代廉吏叶存仁律己甚严,毫不苟取。一次离任时,部属临别赠礼,为避人耳目,特半夜拜谒。叶存仁十分感慨,但决然不受,并赋诗婉拒: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叶存仁不因夜半堕行,白天晚上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有没有看管一个样,说明清廉于他而言已不是外力约束,而是根植于心的修养,是无需提醒的自觉。

  《中庸》有云: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意思是说,君子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要小心谨慎,在无人听得到的地方也要恐惧敬畏。五代清郎袁聿修,为官五十余年,两袖清风。他曾以太常少卿身份巡察各地,时任兖州刺史的老朋友邢邵,派人送给他一些白绸作为礼物。袁聿修退还并修书一封: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正如古训所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朋友间、私底下、细微处,能否一如既往地自律,是检验为官者人品官德的试金石。袁聿修暗处不自欺,坚守正道,源于他对清廉二字始终心存敬畏,无论何时何地都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面对诱惑,要做到不迷失、不动摇,关键在于慎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绷紧自律这根弦,坚守住内心的律令时代楷模王继才32年如一日,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驻守了一辈子。其间,有蛇头私下找到他,当场掏出10万元现金要他在岛上留几个客人住几天。王继才一口拒绝:我是民兵,只要我在这个岛,你们休想把这里弄脏!在这人迹罕至的孤岛上,王继才不论面对寂寞还是诱惑,始终定力如磐,坚守党性原则。正如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所说,真正的共产党人即使在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

  党员干部要做到慎独不欺,就要多问问自己对不对”“能不能”“值不值,时刻告诫自己举头三尺有纲纪,自觉在内心深处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堤坝,不断强化自我约束,无论冥冥还是昭昭独处还是群处,始终言行如一、表里如一,不堕行、不毁节。(韩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