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行远启程”理论普及宣讲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审核发布: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发布者:党委宣传网工部发布时间:2025-07-14浏览次数:11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锤炼品格、增长才干,7月3日至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行远启程”理论普及宣讲团赴沙坪坝区土主街道三圣宫社区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左智谋带队,宣讲团7位成员参与。

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座谈调研、参观走访、红色教育、劳动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从课堂走进社区,从理论走向实践,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暑期红岩思政实践课。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切实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提升了专业素质,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定将更好地传承红岩精神,践行青年人的使命担当。

对话基层书记 感悟治理智慧

7月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下乡”团队在沙坪坝区土主街道三圣宫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召开座谈会。三圣宫社区书记叶波、副书记周娜、副主任刘望参与座谈。

叶波以详实数据为依托,结合社区发展实例,系统介绍了三圣宫社区的人口结构、地域特征,以及近年来在民生服务、环境整治等领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他表示,社区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了社区事务的精细化、精准化服务。团队成员认真聆听,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者"脚沾泥土、心系民生"的奉献精神。带队教师左智谋介绍了团队基本情况和此次“三下乡”活动的日程和具体安排,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传承党性光辉 勇担时代使命

7月4日,团队赴三圣宫社区辖地 “城中村”实地调研。叶波带领团队走访城中村各个区域,仔细查看房屋安全、基础设施等情况,并与居民亲切交谈。针对现场发现的房屋老化、食品安全等问题,叶书记积极给出了回应,表示要尽量克服困难,加快推进房屋修缮工程,保障居住安全,积极应对历史遗留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生动诠释了基层干部“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

观故居悟红岩 承精神励前行

7月5日,叶波带领实践团队走进郭沫若故居。团队成员通过珍贵手稿、泛黄照片和历史影像,深入了解郭沫若波澜壮阔的一生。从新文化运动文学巨擘到投身抗日救亡的革命斗士,其以笔为剑、以文载道的精神,与红岩精神的科学内涵高度吻合。大家深刻认识到,红岩精神不仅仅是南方局的同志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培育、锤炼和凝结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同时也为新时代基层党务工作者攻坚克难、甘于奉献、坚持理想信念指明了方向。

学党课强党性 践初心向未来

7月5日,团队参与了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的专题党课。党课由三圣宫社区书记叶波主持,中建信和地产西进联合党支部书记曾远亮参与。

该集团以“信和”文化为引领,将“忠诚担当,使命必达”的理念融入廉政建设,通过专题学习、案例分享等形式,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筑牢党员思想防线。其中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的精神让人深受感动,大家纷纷表示,将持续锤炼党性,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争取早日入党,为人民服务终身。

街道社区联动 共学急救技能

7月6日,团队参与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急救知识讲座。培训医师详细讲解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手法,演示海姆立克法操作要点;现场教学心肺复苏步骤,强调按压深度与频率;普及120拨打技巧,提醒大家要清晰说明地址与症状。同学们积极参与模拟实践,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开展劳动教育践行志愿服务

7月7日,团队开展主题劳动教育,以劳动实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  

团员们分工明确,手持扫帚、铲子等工具,清扫落叶、擦拭栏杆、清理垃圾。大家热情高涨,不怕脏、不怕累,用实际行动践行劳动精神,为城市清洁贡献了一份力量。团队成员邹莎利谈道:此次劳动教育让我感受到了基层环卫工作人员的不易,同时对于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也是一次印象深刻的实践体验课。

入户送温暖 基层听民声

7月8日,团队前往力量村进行入户调研,为当地老百姓送去大米和食用油,同时进行反诈、防溺水宣传。  

慰问过程中,团队与力量村原书记深入交流,围绕农民权益保障,双方重点交流了土地流转规范、惠农补贴发放等问题。针对环境改善,共同探讨了村容村貌整治、污水治理等举措。

三圣宫社区叶波书记表示,此次走访既是落实民生关怀的具体行动,更是检验治理成效的“试金石”。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扎根群众,只有精准掌握民情、全力解决民忧,才能让政策红利真正惠及每一户家庭,让乡村振兴与社区发展同频共振。

总结下乡成果 共话治理良方

7月8日,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在三圣宫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召开。带队教师左智谋主持会议。

“三下乡”总结会

团队成员从制度建设、党建工作、基层治理、弘扬精神等方面畅谈心得体会。

何雨芹谈道:通过这次三下乡活动,我深切体会到基层工作的艰辛,这让我更加明白,民生根基在基层。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每一户的情况都不能马虎,要多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把政策实惠讲清楚,让群众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才能为工作推进打下基础。

邓志豪说道:从社区调研的脚步到故居里的历史回响,从党建精神的学习到急救技能的掌握,这场三下乡之旅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基层社会的多元面貌。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服务不是浮于表面的口号,而是俯身倾听时捕捉到的细微需求,是传承精神时燃起的担当之火,更是手握技能时肩负的生命之重。这段旅程播下的种子,终将在未长成服务社会的枝繁叶茂。

带队老师左智谋总结,三下乡不仅是送服务、送温暖的实践行动,还是青年了解基层的鲜活课堂;不仅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举措,还是检验政策落地实效的试金石;不仅是单向输出的帮扶过程,还是双向成长的互动之旅。唯有扎根泥土,才能读懂民心,让青春在基层治理一线绽放光芒,让为民初心在实践中愈发坚定。

 (撰稿:杨雨婷 雷培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