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下午,璧山区天门社区红宇家苑的绿荫地上响起一段押韵的重庆言子儿快板——“养老钱、莫乱转,陌生电话先挂断……”树荫下,几十位老人围坐成圈,笑声、掌声此起彼伏。智能工程学院“法护桑榆”志愿宣讲团正在这里开展“法润桑榆照晚晴”专题普法宣传活动,用“树荫课堂”为社区长者送上量身定制的“法治凉茶”。
案例+方言,防骗先“开胃”
宣讲团创新“围坐式”互动,把枯燥法条翻译成“渝味故事”。志愿者以“保健品骗局”“黄昏恋杀猪盘”等身边案例切入,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重点解读遗产继承、赡养义务、防诈骗三大“高频痛点”。三位婆婆现场“现身说法”,讲述差点被“免费鸡蛋”套走银行卡的经历,引来阵阵共鸣。
手册+咨询,服务“双保险”
活动现场同步发放自制图文手册《关爱老年人,谨慎上当受骗》120余份;法律咨询台前,法学专业老师与志愿者“一对一”答疑30余人次。宣讲尾声的法律知识竞答环节,则以“答题赢凉扇”的趣味互动,再次把气氛推向高潮。社区网格员点赞:“讲得透、帮得实,这才是我们老年人最需要的‘双保险’!”
入户+唠嗑,普法“零距离”
宣讲团还兵分多路,把课堂搬到家里。来自国企红宇精工退休的90多岁老党员王爷爷夫妇回忆起70年代支援三线建设的峥嵘岁月,志愿者们认真聆听夫妇俩讲述来重庆支援三线建设的工作经历,并针对老人关心的子女继承房产过户流程、遗嘱公证、等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在机关单位退休老干部张爷爷家中,志愿者们就防范金融诈骗的新招式,保健品骗局,老年人享有的合法权益体现进行了讲解,张爷爷连称“干货满满”。
据悉,“法护桑榆”志愿宣讲团将持续联合公益机构与街道社区,把专业化、接地气的普法服务送进更多小区、养老机构,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持续注入法治温度。
(撰稿:雷艺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