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有关要求,促进人工智能赋能职业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9月27日,由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高职高专思政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承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市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高职高专思政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协办,《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社等提供支持的“人工智能赋能职业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宣教处处长李林齐,教育部“高职高专思政课”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校长张泽玲,教育部“高职高专思政课”分教指委委员、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斌,教育部“高职高专思政课”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王学利,教育部“高职高专思政课”分教指委委员、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新萍,以及学校党委书记邹晓波、党委副书记莫堃等出席开幕式。来自全国职业院校的专家学者、期刊编辑、行企专家和我校的师生代表80余人参加会议。
邹晓波首先代表学校对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史。他指出近些年,学校重视“人工智能+思政”建设,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探索出一些新路径、新方法、新举措。一是以智促教,推动课程资源升级。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形成多个思政品牌栏目,推动思政教学突破时空限制。二是以智赋能,推进实践教学创新。学校建设有思政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智慧思政教室、“红色记忆”数字展馆等数字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深刻的学习体验。三是以智提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实施“教师素养提升工程”,推动数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张泽玲随后代表教育部“高职高专思政课”分教指委做主旨讲话。她指出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创新教学内容、方法、模式,使其真正入耳、入脑、入心,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为此,她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坚持育人为本,把握正确方向。坚持一切技术应用都必须服务于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二是要聚焦教学痛点,实现精准赋能。赋能的关键在于要深入分析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特性和难点,着力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三是要促进协同创新,共建共享生态。围绕教学场景需求,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应用示范。四是要强化师资培训,提升数字素养。帮助思政课教师可以理解AI、善用AI,能够批判性地选择和运用AI工具,设计与实施人机协同的教学活动,甚至能够参与AI教学工具的设计开发。
李林齐做指导讲话,并介绍了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在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具体举措。他对人工智能赋能职业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转变观念,深刻认识人工智能赋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思政课必须主动求变,利用AI技术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亲和力和针对性。二是突破实践,明确把握人工智能赋能的方向和路径。要通过AI技术实现教学场景的沉浸化、学情分析的精准化、教学资源的智能化、教学评价的科学化,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实”起来。三是达标落地,高度重视人工智能赋能的原则和保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技术应用始终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他提出要以此次研讨为契机,不断深化研究阐释、创新育人实践,推出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为人工智能赋能职业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开幕式后,主旨报告阶段由李斌主持。王学利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赋能高职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模式创新的几点思考》的主旨报告。随后李新萍主持专家报告阶段。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谢俊教授作了《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传统教学范式转型及实践向度》的报告,《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编辑罗钰涵作了《关于人工智能赋能职业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几种选题方向》的报告。
在征文研讨阶段,由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郭苗秀副教授主持。我校教师张燕霞、上海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赵波、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副教授刘莉萍、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周陆敏、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韩玉芳、杭州职业技术大学教授王玲、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都、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王小铃、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教授袁惠莉、广西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邓四林、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方俊瑞等11位老师,分别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优化路径、改革举措等内容进行了交流分享。
在实践研讨阶段,由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程文香教授主持。超星思政研究院院长谢鹏程、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易军教授、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罗珍教授,分别作了《基于“三核四维五金”高职思政实践课新范式的探索与实践》《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学应用实践》《人工智能赋能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的分享。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获得者、我校教师马璨作了参赛经验分享。
研讨会最后,李新萍主持,张泽玲作点评总结。张泽玲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成效,对“为何赋能”“何以赋能”“如何善治”等问题形成了共识。为了更好落实研讨成果,她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持续学习、深化研究,将所思所悟进一步系统化,形成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案。二是勇于实践、探索模式,要立足于解决自身教学中的真实问题,打造具有校本特色、专业特色的AI赋能思政课改革样板和模式。三是加强协作、共享共赢,在资源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培训、课题研究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建共享优质资源和成功经验,形成协同推进的良好生态。
此外,本次研讨会还安排了学校“红色记忆”现场实践教学,进一步了解我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做法,增强学习的体验感和实效性。
(撰稿: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