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下午,我校“红色民政·民生中国”大思政课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全国劳动模范孟晓轲、智慧康养学院党总支书记张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飏及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的开启。启动仪式由民政与社会治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唐鸿铃主持。

杨飏首先致辞。他指出,本次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重要论述的扎实举措,旨在引导青年学子从党的百年民政工作史中探寻红色基因,深刻理解“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
随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燕霞老师向全场师生介绍了系列活动的整体规划。她谈到,系列活动以 “根脉·践行” 为主线,精心设计了 “红岩下的守望”“山城间的答卷”“城乡中的共生”“热土上的青年” 四大模块,共二十站航程。这张“地图”将带领学生们从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出发,深入城市社区、田间地头、智慧养老平台,在巴渝大地上完成一场从历史深处走向未来、贯通理论与实践的“民生学习带”之旅。
启动仪式上,全国劳动模范孟晓轲同志所作的题为《微光不微,愿你我皆是光》的主题报告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他用质朴的语言和感人的事迹,为在场师生呈现了一堂最鲜活、最深刻的思政示范课。报告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会场多次响起热烈掌声。

张俊最后为启动仪式作了总结。她用“有根”“有魂”“有为”三个关键词概括了本次系列活动。她强调,这是一堂让信仰种子“生根”的课,是为民生理念“铸魂”的课,更是为青年担当“搭台”的课。她勉励全体同学积极投身于这场“行走”的课堂,将红色信仰与为民情怀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真实本领,交出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据悉,本次“红色民政·民生中国”大思政课系列活动将通过现场教学、岗位体验、专题研讨、公益行动等多元化形式,引导学生们在实践中思考,在服务中成长。活动不仅设计了清晰的参与激励和成果转化机制,其丰硕的实践与理论成果也将成为学校思政育人工作的亮丽名片,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磅礴力量。
(撰稿:张燕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