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为什么这样难以抑制?
因为这是生理本能。
当我们产生一种过激的情绪时,会觉得它像锅里煮沸的牛奶一样涌上来,而我们就这样被情绪淹没了,在肾上腺素和皮质醇(人体在紧张时分泌出的两种激素)的作用下,我们的心跳会加速,手臂和腿部的肌肉都会收缩起来。
这样的反应从远古时期就出现了,并且被进化保留到现在。这是一种进攻和战斗的准备,激动的情绪会自动激活这样的准备,而这种原始反应在蛮荒时期,曾一次次拯救过人类祖先的生命:有了紧绷的肌肉,才有应对危险的力气。
随后,情绪便释放出来了一一当情绪占据我们的头脑时,我们脑中似乎就再也没有位置盛放理智和善意,我们已经无法控制过激的情绪了。
即便是快乐的情绪(当然这类情绪不会让我们具有攻击性),也能以同样的方式侵占我们,有时甚至吞没我们,比如在遇到心仪的人时,喜欢和愉悦也会冲走我们的思考能力。
正如布莱兹.帕斯卡(Blaise Pascal)所说:“心灵所拥有的道理,不是理智所能理解的。”
该怎样面对我的愤怒之情?
如果愤怒不能被抑制,那我们就不得不受愤怒支配吗?
也不是。
愤怒也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有人敲桌摔碗,有人阴阳怪气,有人拿其他人出气,也有人找个角落发泄,有人直接告诉惹恼自己的人“我很生气”。
愤怒总是带来伤害,但如果能“好好生气”、接受自己的愤怒之情,愤怒带来的伤害就会降低,甚至还能带来真诚、了解。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直面过激情绪:
接受它们
我们的社会一直对表达负面情绪有抵触:“都是大人了,还这么容易激动”“你以为四海之内皆你妈呀”……
的确,随意表达愤怒并不妥当,但这并不意味着愤怒是完全不被允许的——我们也有生气的权利,它不过是众多情绪中的一种,是我们真实状态的表现。
我们被某些行为,某句话所冒犯,因为它们重创了我们内心最私密的地方。于是,我们觉得沮丧、无力、不快,我们需要把这些都表达出来。
留点时间
正如前文所讲到的,当我们生气时,道理是没用的,在这种状态下,没人能够接纳理智。所以说,我们是不能以“趁热打铁”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而是应该多留点时间。
“我需要点儿时间,然后再回应你”是一句非常有用的话,既给自己平静的时间,也对对方有了表达。
非暴力沟通
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种愤怒展现给惹恼自己的人。但这并不是指冲着对方去、把愤怒之情直接摔到他的脸上。为了避免把情绪直接“摔”到对方脸上,我们可以后退一些,以免过于咄咄逼人。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既能表达、又能把伤害降到最小的沟通方式,包含四个基本要素:
观察一件在某种具体情境下实际发生的事情:对方的哪些言语和行为造成了我的不适?
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我难过吗?忧虑吗?生气吗?
想清楚是什么需求导致了前面的感受。
向对方提出请求。
比如,我们可以马上对对方说:“听到你这么讲/知道你这么做(观察),我真的跟生气(表达),因为我想做的是xxx(需求),我需要点儿时间好好想想,我们一会儿再谈吧(请求)!”
说话时要尽量使用“我”,而不是指责“你让我很生气,你真是太讨厌了”。